首页 > 政策解读 > 最新解读
  • 索  引 号:00820313-6/2024-18155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文昌市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3-09-17 16:10
  • 标       题: 《文昌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政策解读
  • 文       号:发布日期: 2023-09-17 16:10
  • 备案登记号:
  • 废止日期: 时  效 性:
    有效

《文昌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政策解读

一、背景依据

文昌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2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是海南传统村落主要聚集区之一,2023年获评国家传统村落示范县。为创新传统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探索文昌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市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国家住建部《关于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23]13号)要求,编制《文昌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年)》。

二、目标任务

结合文昌市全域航天城建设机遇,通过文昌市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发展,提升村庄产业经济、活化利用闲置传统建筑、保护村庄传统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以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复兴的海南自贸港示范样板。打造自由贸易港文化名片、村落住民的和美家园、海外华侨的乡愁故里。

三、主要内容

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明确区域内村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结合村民生产生活需要,提出传统民居宜居性改造、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提升、农时节气和乡风民俗等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技术路线,列出示范工作时间表、路线图,估算示范工作投资总额,并明确投融资渠道。

四、涉及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文昌市域范围,包括17个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及其他需要保护利用的古村落。12个中国传统村落:十八行村、富宅村、松树下村、义门二村、下山陈村、仕头村、美宝村、加美村、冠南村、美德村、沙港村、东群村。5个海南省传统村落:潭牛村、七岭村、建华山村、大杨村、培龙村。本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其中近期2023-2024年,中期2025-2030年,远期2031-2035年。

五、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年修订)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2021年)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1年)

9.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

10.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建村〔2014〕135号)

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23]13号)

12.《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号)

1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年住建部令第20号)

14.《海南省村庄规划管理条例》(2019)

六、注意事项

本规划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负面清单,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常见的负面作法,从传统风貌保护、新增项目建设、既有建筑整治、公共环境整治、乡土自然环境5个方面制定保护利用负面清单,预防此类问题,一经发现及时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七、其他

(一)关键词诠释

“一轴一带四片区”:

一带:滨海旅游公路乡村旅游带;重点为沿线美宝村、七岭村、东群村、建华山村、义门二村、冠南村和沙港村;一轴:海文高速公路交通串联轴;重点为十八行村、下山陈村、潭牛村、美德村和仕头村;四片区:田园耕读连片区、椰海侨乡连片区、海湾古村连片区、渔村番客连片区。

(二)惠民利民举措

1.加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以党建促振兴推动村庄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打造品牌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品牌产业项目,引导资源进村、资金进村、焦点进村,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凝聚起传统村落的强大新动力。

2.成立合作组织,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村民根本利益、促进村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村民在保护利用工作实践中的关键作用,确保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路径行稳致远。

3.引导多方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积极建立由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共建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技术、管理、营运、法规等培训,组织企业展示和商务交流交易活动,探索适用于新时期传统村落的“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共生共融”新路径。

  •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