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 “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无悔青春铸忠诚 攻坚克难破大案
他9年奔走在刑侦一线,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用一身正气和坦荡诠释着刑警本色;他不断研究学习互联网侦查技术,用精准的结果演绎着追求极致的刑警态度;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就是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文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有组织犯罪侦查及重案中队中队长王海铭。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昌市公安局,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2014年,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后,王海铭就进入了公安系统工作。真正开始刑警的工作后,王海铭才发现刑事侦查并不像电影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神秘、惊险,现实中的刑警更多的是为了破案绞尽脑汁,为了抓捕披星戴月。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我们凌晨一点顶着疲劳,冲锋在前,当时他们犯罪嫌疑人直接翻墙翻到楼顶,我们也追上楼顶。楼顶是一个瓦房,年久失修,冲过去的时候大家都陷进去了,有些同事差点就掉下去了,很危险。然后当时一直追到6点,包括办案我们那三天基本都是连轴转,才把案子攻坚下来。”
在王海铭的从警生涯中,他不仅要跟小偷、赌徒、逃犯打交道,还要识别新型网络犯罪,抓获诈骗罪犯。上能翻围墙、爬瓦房,下能精电脑、懂技术,识破诈骗团伙。参加工作以来,王海铭主侦重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文昌首例养老诈骗案、公安部督办固话VOS窝点诈骗案等,抓获犯罪嫌疑人百余人。
文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有组织犯罪侦查及重案中队中队长王海铭:“因为(作为一名)刑警,在抓捕那一刻或者在出发的那一刻,心中所想的只有(抓捕)对象,其实已经不再考虑那么多了,冲出去那一瞬间,是完全没有想到(别的),眼里只有那一个对象。冲,只有一个字‘冲’!”
在王海铭看来,作为一名刑警,要吃得了辛苦、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时时不忘为群众多做实事的从警初心:既要破大案,也要多破民生小案。多年来,王海铭的足迹重叠在文昌大地阡陌交通的村路上,身影穿梭在嘈杂的街头巷尾之中。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我们以前破过的一些民生小案,比如偷羊、盗窃,我们办案的时候,抓捕的时候,包括侦办的时候很辛苦,连轴转很辛苦。但是每一次我们到犯罪现场指认的时候,人民群众为我们竖起的大拇指,我们内心是很欣慰的,所以更是因为群众的支持,这种认同,以及赞赏,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工作中的王海铭习惯总结侦破经验,他运用合成作战机制,破获一起特大跨区域系列抢夺案及一起跨区域系列抢劫案等较有影响的恶性案件;他依托路长机制,会同派出所,加强重点区域巡逻防控,2022年将高发的“盗抢”警情下降10%。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关于刑事警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情,因为干这行业干得时间久了,接触各类犯罪嫌疑人多了,然后办的案件多了,没有激情的话,你再遇到下一个犯罪嫌疑人,遇到下一个案子的时候,你如果失去了这个激情,就不能把案子侦办得更好。”
对待工作尽心竭力、身先士卒,是同事们对王海铭的评价。面对新入警的同事,王海铭经常面对面谈心,引导年轻干警敢于担当作为。特别是在实际案例中,王海铭指导业务新手迅速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年轻干警专业化能力。
文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四级警长麦发鹏:“王警官平时接触的话是平和的一个人,然后追逃工作方面的话,还是比较突出的。平常在工作当中,还有对新警的照顾也是比较到位的,尤其是在传帮带这一块,比如在平常的一些侦查意识的传授,还有审讯技巧方面,还有生活的照顾都做的比较多。”
24小时随时可能响起的手机,说走就走长达几个月的长差,节假日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这些都是王海铭的常态。在闲暇时,王海铭会通过手机视频通话,看看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本身我是一个‘双警家庭’,我老婆在三亚公安局也是从事公安工作,‘双警家庭’意味着照顾家里面的人还有孩子的时间特别特别少,但是对于家庭方面,其他的亲戚,包括自己的父母,都为我们两个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让我们在冲锋陷阵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由于工作出色,王海铭多次受到表彰,被海南省公安厅记“三等功”一次,被评为“文昌市2019年度优秀公务员”“文昌市2021年度优秀公务员”,被文昌市委、市政府记“个人嘉奖”一次,并获得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王海铭:“获得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其实是我背后的这些兄弟们,背后这个团队,背后这个刑警大队,这个公安事业给我带来的荣誉,并不是单单赋予我一个人,也是赋予他们。他们作为背后的这些没有出现在台面的这些同志,才是幕后的英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份工作的行政职责,然后做好传帮带的工作,依法依规办好每个案件,为我市人民创造更好的安居环境。”(记者:马誉嘉)
责任编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