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光发:建红色文化园 传承革命精神
2024-01-09 00:21 来源: 文昌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陈光发:建红色文化园 传承革命精神

陈光发是一名农垦退休干部,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举全家之力创办红色文化园,传承琼崖革命精神。如今,这一红色文化园成了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陈光发创建的红色文化园,感悟一次精神洗礼。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陈光发:“现在介绍这棵‘革命树’,这棵榕树是有革命历史的,当年琼崖纵队就把机关枪架在这棵榕树这里,打退了日军,胜利完成任务。大家看见这里还有子弹孔,这是我们琼崖纵队抗日的伟大胜利。”

百年榕树见证历史

2023年12月中旬的一天,91岁的老党员陈光发不辞辛劳,专程从海口赶回文昌市抱罗镇福群村,一面打理利用自家百年老宅创建的红色文化园,一面接待来访参观的人群。

文昌市抱罗镇抱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德畴:“红色文化园是我们村开展党建活动非常好的一个建设阵地,为我们到现场学习、开展党日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陈光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在身边就可以学习身边的榜样,以他为荣,还有以他为我们的榜样。”

耄耋之年的陈光发在向来访群众介绍这棵“革命树”的时候总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在福群村,一棵有着百年以上树龄的大榕树,见证过那段风云岁月。琼崖纵队在榕树下取得胜利的场景,让陈光发永生难忘,革命的红色种子那时候便深深扎进他的心中。

举全家之力投入100多万元创建红色文化园

百年老榕树,见证了红色的辉煌,也激起了陈光发的赤诚之心。他退休后自筹资金,倾尽心血将大榕树旁的百年老宅进行布置,2014年启动建设红色文化园。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主题鲜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园区初步建成,取名为“辉盛红色文化园”。现在,这里已成为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各界群众重温抗战历史、学习爱党爱国爱家乡精神的教育基地。

文昌市东路镇中心小学学生周美艳:“今天过来参观红色文化园,90多岁的老爷爷给我们讲述了革命故事。我们要铭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好好学习、接续奋斗。”

陈光发儿子陈宁宁:“2014年,我爸爸就和我讲过我们家有这个百年老榕树。曾经琼崖纵队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战斗,我们当时就觉得特有纪念意义。后来,我们经过和家人们讨论,一致觉得要帮助老人家去保护这段历史,就是经济上、社会上都支持他去创办这个文化园。那么建设起来后,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始,陈光发共投入超100万元来建设这一红色文化园。如今,70多年过去了,老榕树虽然经历过雷击、威马逊台风等多次自然灾害,但在陈光发和家人的呵护下,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榕树一旁火山石上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加显得熠熠生辉。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陈光发:“这些人来参观,我真的高兴,也就是说我们办这个园的目的就把革命的历史传给后代、传给群众。我有一天的热我就发一天的光,不论多忙多苦多没时间,我都回来给他们做介绍。”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

陈光发认为,这棵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榕树,不仅仅是琼崖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一本能够用来对年轻一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退休后,陈光发将多数积蓄投入到榕树旁百年老宅的修缮上,展出的革命史料也越来越丰富:老宅右侧横屋是毛主席纪念室;两边是党史展示室,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老宅中堂两侧则是宋庆龄、张云逸、冯平、谢飞等一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文昌籍先辈的生平简介。辉盛红色文化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开园至今,前来参观的人群已达6000多人。

文昌市抱罗镇抱农村委会昌江村村民周安群:“老年人的楷模,年轻人的榜样。他本人通过自己自掏腰包,汇聚全家人的财力把这个红色基因传下去,尽全力搞好红色文化园,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红色文化园的故事下,是陈光发滚烫的一颗红心。他于感动中创造感动,在辉盛红色文化园的影响下,会有无数的后辈铭记历史,用爱国奉献续写崭新的篇章。拥有50年党龄的陈光发说,他将继续发光发热,继续讲好革命故事,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第七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陈光发:“今年是我入党50周年,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琼崖纵队革命精神,把辉盛红色文化园办得更好。”(记者:韩彩虹)

责任编辑: 唐彩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